肝臟超聲檢查,是檢查肝臟的一種常用手段。肝臟超聲檢查一般可以通過B超、CT、核磁共振等方式進行,不同的檢查手段,檢查目的不同,具體分析如下:
1、B超:肝臟B超檢查主要應用于肝臟疾病的檢查,包括肝臟血管病變、占位性病變、肝膿腫、肝囊腫、肝硬化以及肝臟腫瘤等,可以幫助醫(yī)生判斷患者病情,對治療起到重要的作用;
2、CT:CT檢查可以對肝臟的整體結構進行觀察,可用于感染性疾病、腫瘤性疾病的輔助診斷,也可對肝臟占位性病變進行檢查,明確病變性質及部位,但一般不作為首選;
3、核磁共振:核磁共振檢查是臨床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式,對于肝臟占位性病變的診斷有重要價值,可以判斷腫瘤的大小、部位以及數目等,對肝臟血管瘤、肝癌以及其他一些肝臟病變也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。此外,核磁共振檢查有助于對肝臟局灶性病變進行檢查,但不能明確診斷病變性質;
4、其他:除上述檢查外,肝臟超聲檢查還可應用于膽道疾病的診斷,如膽囊結石、膽管結石、膽道梗阻、膽囊腫瘤、原發(fā)性膽汁性膽管炎等。
建議患者在做肝臟超聲檢查時,應注意空腹,在檢查前一天避免食用油膩食物,保證充足的睡眠。在檢查時,如果發(fā)現(xiàn)病變,應及時完善其他相關檢查,以便于對病變作出正確診斷,并根據檢查結果進行針對性治療。